前言
       Love Wins!6月底的朋友圈已經被這句話和璀璨的彩虹色席卷??墒亲屛覀兛纯?,哪怕十幾年前、三十年前、又或是1969年石墻酒吧同性戀者與警察沖突的星期五,世界上有多少“少數者”,長時間活在傳統觀、世俗、與自我抗衡的泥沼之中。讓我們看看這樣的一些“庇護所”,伴隨建筑,這段抗爭的歷史匯聚著這個群體、群體的親友、社會、公益團體的努力。

一位建筑師為自己建造的庇護所:
玻璃之屋

       Philip Johnson,獲得建筑界榮耀普利茲克獎的第一人。他以一系列作品親身向美國人介紹歐洲現代主義建筑,后又轉變風格,奠定后現代的里程碑。其中他在1949年為自己設計的住宅,玻璃之屋(Glass House),墻面幾乎全是玻璃,擁有完美比例,成為他最具代表之作。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Philip Johnson是位同性戀者。當我們驚嘆于玻璃屋的設計,可是在那個“同性戀被視為變態”的40、50年代,這個房子也包含了建筑師對于自己身份的認知與建構。

       四處的玻璃,將自己的“私密”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


Philip Johnson與愛人David Whitney

       Philip Johnson生前雖不常住與此,但也會與愛人David Whitney來這里歡度周末,或是邀請周圍的朋友們來此,逃避塵世,其中就有Andy Warhol。這個房間看似四處透著光,卻又“完全封閉”,幾乎沒有窗戶——似乎也是Johnson對自身同性戀身份的隱喻。在表面的平靜與公開之下,讓自己與一些同性戀朋友的聚會看得不經意不被人懷疑,變得安全。


曾經在玻璃屋的聚會,其中有Andy Warhol


老年的Philip Johnson在玻璃屋

(評論來源: student pulse)

美國城市里的LGBT中心
這是他們早期尋覓自我的第一扇門

       在美國,從紐約到密歇根,眾多城市里從十幾年前建立了LGBT中心。如今這樣的機構依舊扮演重要的作用,人們在此尋找“同類”,組織不同活動、讓自己不再被孤立。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從建筑到室內,這些中心亦有值得贊賞之處。

紐約的LGBT中心

       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LGBT中心,去年進行了一次重新翻修。這個中心曾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室內也有眾多壁畫,來自眾多藝術家,其中就有同性戀者藝術家Keith Haring的壁畫作品“Once Upon a time”。而去年的翻修,由RSVP建筑工作室和N-Plus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他們重新賦予這里簡潔的空間,并保留下其中畫作。中心的閱覽室藏有許多圖書,也有不少同性戀藝術家們的書籍作品。


Keith Haring曾在這里的浴室創作的壁畫,這位藝術家因自身的同性戀者身份,以畫作提倡safe sex,后因身患艾滋不幸離世


藝術家Fierce Pussy創作的壁畫藝術作品

密歇根的LGBT中心

       密歇根的這家中心叫做Affirmations Community Center,Affirmations意味“自我肯定”,重要對象即是LGBT群體。設計由Luckenbach/Ziegelman事務所操刀,他們賦予室內色彩溫暖的空間,同時入口處的玻璃呈現一種歡迎性,“能讓他們更親近此處”。

長島Fire Island Pines的庇護所

       Fire Island Pines是長島的一片海灘,這里也是同性戀們經常聚會之處。這座Whyte Hall Theater作為交流中心,主要服務對象是LGBT群體、種族歧視等受孤僻群體。中心建成于2009年,由建筑師Scott Bromley完成。中心還擁有廚房、單人間的住宿房,用以維護需在此居住一段時間的人。建筑物的陽臺開放,與身處的海灘環境相輔相成,建立最佳的庇護空間。

舊金山:LGBT中心

       舊金山的LGBT中心就像它街景的彩色狀態,室內也充滿豐富的顏色,給人最大的親近感。而建筑外立面的玻璃結構,也擁有透明的五彩色彩。這里經常聚會,包括歌唱表演或舞會,用以拓展最大的交流性。

       去年,洛杉磯的LGBT中心也開啟重新翻修,最終共有5家建筑公司參與競標。參與設計方案競選的包括Michael Maltzan、Frederick Fisher、Predock France、Leong Leong,以及來自國內由建筑師馬巖松主領的MAD建筑事務所。讓我們期待最終方案。


Love always wins.

※ 本文源自微信訂閱號【良倉】(隨身的生活美學指南, 微信號: iliangcang),撰文:良倉,下載APP:良倉。感謝授權LVNGO發布,轉載時略作刪改,原文鏈接請點擊本行文字。轉載敬請直接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