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源頭垃圾治理初見成效

    2015-5-8 15:40| 發布者: admin| 查看: 8773| 評論: 0|來自: 環境與生活

    摘要: 正面回應媒體監督和公眾質疑渭河源頭垃圾治理初見成效◎本刊記者 廖素冰 劉軍民地處渭河源頭的甘肅省渭源縣政府為改善水源地水質,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河道垃圾清理。圖為渭河五竹段清理現場?!尽董h境與生活》雜志2015 ...

    正面回應媒體監督和公眾質疑
    渭河源頭垃圾治理初見成效
    ◎本刊記者 廖素冰 劉軍民

     

     

    地處渭河源頭的甘肅省渭源縣政府為改善水源地水質,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河道垃圾清理。圖為渭河五竹段清理現場。

     

     

    【《環境與生活》雜志20153-4期合刊的“尋找中國好水”專題,刊發了《清水出源頭 垃圾順水流  直擊渭河源頭“堆糞門”》的調查采訪報道,反映了甘肅省渭源縣渭河源頭蓮峰河的垃圾污染問題,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共渭源縣委和縣政府會同環保等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制定整改方案并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inherit;">

    《環境與生活》雜志近日得到一份甘肅省渭源縣政府部門的《關于蓮峰河污染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報告中詳細說明了渭河源頭蓮峰河垃圾污染問題的整改措施和初步成果,并配上了整改后蓮峰河道的現場照片。渭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祁小平和蓮峰鎮鎮長萬維對《環境與生活》雜志表示,媒體的報道督促我們高度重視環境治理特別是水污染問題,我們已經開始建立有關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下發了《環境保護和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工作實施方案》,出臺了《渭源縣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檢查評比辦法》,開展了全縣環境保護及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集中整治行動,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

     

     

    渭河源頭之一蓮峰河河道原來堆積的垃圾已經清除干凈,河道變得整潔了。

     

     

    《直擊渭河源頭“堆糞門”》的報道主要反映了當地兩個問題,一是蓮峰河河道垃圾堆積,影響渭河水質和當地百姓生活;二是蓮峰鎮集貿市場的拆遷改造工程引發了當地百姓和政府、開發商之間的沖突。兩個問題互有關聯,環境問題本身很容易發展為社會問題。

    針對報道反映的情況,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祁小平和蓮峰鎮鎮長萬維介紹,自今年1月本刊記者實地調查采訪后,縣委縣政府責成縣環保、水務、住建及蓮峰鎮等部門對污染源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清理整治。3月初河流解凍后,鎮政府籌資5萬多元,組織人力,出動鏟車、翻斗車等大型車輛,對蓮峰河河道垃圾進行了清理、轉運和填埋。同時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查處違法行為。祁小平和萬維表示,目前蓮峰河道堆積的垃圾已清理完畢,河道變干凈了。

     

     

    大型機械正在渭源縣蓮峰河路園鎮三河口村段的河道作業,集中清除河道垃圾。

     

    418凌晨,渭源縣通過其“渭源發布”的官方微博,就蓮峰河河道水源污染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和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向關注此事的公眾做出回復。當天,縣委書記吉秀還帶領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實地查看了蓮峰河、清源河河道垃圾綜合治理情況。

    “堆糞門”的報道之所以引發一些網友關注,是由于其河道遍布垃圾的圖片令人震驚。那么經過初步治理后,河道的垃圾被運往了何處?據萬維鎮長介紹,蓮峰鎮已在人煙稀少的幸福村狼兒溝選定了臨時垃圾填埋場(2014年底就已選定),在征求過當地群眾意見,取得同意和共識后,鎮里新鋪設了一條通往臨時垃圾填埋場的道路,全長3公里,清理出來的垃圾先運往狼兒溝就地填埋。但因條件所限,目前尚未采取更科學的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不過由于農村基本上不產生餐廚垃圾(即使有少量的也都喂了家禽家畜),所以滲瀝液污染問題不嚴重。同時,鎮政府計劃在全鎮陸續建造93個垃圾集中堆放設施,每個設施長5、寬4、高1.5。據介紹,目前已建成了29個。祁小平還透露,能夠解決全縣長遠問題的有關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項目審批后實施。

    記者還了解到,報道中提到的集貿市場內堆積的大糞也已清理完畢。至于解決民眾如廁問題,萬鎮長表示要進行擴建,“不能讓鄉鄰罵我父母?!?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inherit;">

     

     

    清理整治后的蓮峰河河道

     

     

     

     

    2015年1月中旬,《環境與生活》記者拍攝的遍布垃圾的蓮峰河河道。

     

     

    另據透露,蓮峰鎮及全縣此次地毯式的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除了為回應媒體監督,更是為了實現渭源縣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的目標。20124月,該縣被列入“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是甘肅省6個試點縣之一。為此,渭源縣實施了全民動員,要求做到“無衛生死角、無一片垃圾、無污水橫流”。

    《環境與生活》雜志同時也接到了當地群眾的反饋。據渭源縣蓮峰鎮農貿市場拆遷戶反映,41日下午,仍然有人將河道里的部分垃圾運到了團結村村口的大深溝里,而不是前邊提到的狼兒溝臨時垃圾場。也有部分垃圾在河道里被就地挖坑填埋,有的填埋垃圾已被河水沖了出來。還反映學校和市場的生活垃圾、廁所糞便,也有直接用管道排入蓮峰河的現象。

    雜志社將當地群眾反映的問題求證渭源縣委宣傳部,對方經過核實后答復說:河道目前沒有發現新發生的挖坑填埋垃圾行為,現在河水沖出來的垃圾是過去填埋留下的,且當地政府也進行了收集處理;群眾反映當時沒有向狼兒溝處理垃圾情況屬實,是由于路面改造未完成所致,現在已經不存在這種現象;學校的排污管道是雨水管道,廁所采用化糞池模式,定期進行清理,糞池沒有溢出,也沒有發現將糞便直接用管道排入蓮峰河的現象。

    據《人民日報》20124月的報道《渭河生態補償開了個好頭》,談到陜西給渭河上游的甘肅定西、天水兩市的跨省生態補償,作為彌補兩地為保護渭河上游付出的經濟發展代價。陜西方面表態,甘肅交出合格的水,付出了代價,不補償說不過去。

    該報道的背景是,陜、甘兩省沿渭六市一區于201112月在西安簽訂了《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框架協議》,提出按水質目標考核并給予補償,陜西拿出600萬元補償金,定西、天水兩市各得300萬元。按照雙方協議,生態補償金專項用于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水源地生態建設、水質監測能力提升等工程和項目,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財力。雜志社向渭源縣委宣傳部祁小平求證生態補償金是否仍在發放,得到了“還在補償”這一肯定回答。

    但有了解內情的人士向《環境與生活》雜志社透露,反映渭河上游水質污染的報道出來之后,可能會影響到定西市生態補償金的順利領取。

    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的西部農業縣,用與東部發達地區市縣相同的環保指標去要求渭源,顯然不太現實,也不合情。當地主管部門能在環境治理上迅速付諸行動,正面回應媒體和網民,屬難能可貴。希望如祁小平所言:建立長效機制,保護好當地的一河好水。同時基層政府部門也呼吁,為解決西部貧困欠發達地區的垃圾污染問題,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將鄉鎮垃圾處理工作納入項目預算之中。

    在適當時機,《環境與生活》記者將重返渭河源頭,進行后續跟進報道。(渭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QQ|運營團隊|公益論壇|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tag|公益   

    GMT+8, 2023-9-30 14:32 , Processed in 0.0525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香港聯領基金 會版權所有

    返回頂部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播放|九九国产有精品视频|亚洲 一区 欧美|日韩人妻潮喷观看